美國274期-SAT機考全面上路 如何準備與應對-惠安留學

美國274期-SAT機考全面上路 如何準備與應對-惠安留學

 

SAT機考全面上路 如何準備與應對(274期)
美國高中生學術能力測驗(SAT)終於要全面推行數位化電腦考試了。從傳統紙本考試到現在的電腦上機考,SAT的題型、時間、準備方向,各有什麼改變?SAT過去一直是採用傳統紙筆考試,為了能更好的測驗出學生的實力,採用數位化考試後除了題型改變和考試時間變短,最重要的是可以採用「多階段自適應」考題,也就是不像紙筆考試每位考生都看到一樣的題目,「自適應」考題會根據每位元考生先前答題的對錯與否,決定下一題出現在考生面前的題目為何,這樣可以更有效率更精確的測出考生的應考實力。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台人赴美留學再成長!達2.1萬人 為美國第6大國際學生來源(274期)
台灣人赴美留學人口成長!國際教育交流協會(IIE)與美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事務局今(11/13)公布「2023國際教育交流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22-2023學年度赴美留學的台灣人成長了6.6%,更是美國第6大國際學生來源地。
報告指出,美國是許多留學生的首選,2022-2023學年度計有105萬7188名國際學生,較去年成長了11.5%。其中,來自中國的學生人數最多,達到28萬9526人,佔比27.4%,排名第二的印度,人數也有26萬多人,其次則是南韓、加拿大及越南,台灣則以2萬1834人,佔比2.1%,排名第6,並相較去年成長6.6%。

(摘自 太報)
禁大學開後門 權貴子弟「入學優惠」恐廢除(273期)
聯邦參院兩黨議員7日聯合提案,要終止權貴子弟憑家族中有校友或捐款大戶申請大學入學獲「傳承偏好」優惠考量,擠壓其他背景的年輕人入學的機會。由共和黨籍印第安納州聯邦參議員楊恩和民主黨籍的聯邦參議員肯恩提出的「真才實學法」案為高等教育法增添大學入學規定:不准大學院校招生時,把申請人與校友或捐款人的關係納入考量。法案是否會通過前景不明,但至少顯示最高法院推翻有利少數族裔入學的平權措施後,國會議員也注意到大學接納新生的「陋規」,似乎圖利白人和富有家庭的問題。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家長收入與兒女SAT分數成正比 高低差異很早就開始(273期)
哈佛大學非營利政策研究機構「洞悉機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家長收入與兒女的學術能力測驗(SAT)分數成正比,資源差異影響早在孩子參加標準化考試前許多年就開始。統計顯示,出身收入排行榜最前端富有家庭的孩子,有三分之一SAT成績在1300分以上,中產階級家庭孩子SAT成績在1300分以上則不到5%。收入排行榜最尾端的低收入家庭,兒女SAT成績在1300分以上極少,低收入家庭孩子平均每5人僅有1人參加SAT考試。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去年來美留學生增幅 40餘年最大(273期)
國務院與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13日公布最新統計,2022-23學年度全美大學國際留學生人數從疫情低迷中反彈,大增12%,達105萬7188人,創40餘年來最大增幅;中國留學生人數仍高居榜首,台灣排名第六。目前中國在美留學達29萬人,但連續第三年下降;其次是印度留學生26萬9000人,暴增35%,創新高。國際教育協會執行長古德曼(Allan Goodman)表示,數據再次彰顯美國仍是全球學生海外留學首選,一個多世紀以來始終如此。調查稱,中國多年來赴美留學需求強勁,但由於兩國關係緊張,以及英國、加拿大的大學招生競爭力提高,中國學生對留學美國的興趣減弱;有些官員則歸因於疫情期間中國長期限制出國旅行。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哈佛等名校未力挺以色列遭金主抽手 一窺猶太富豪對美國大學影響力(272期)
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爆發後,美國多間頂尖大學正面臨金主撤回數百萬美元捐款的巨額損失,因為金主認為這些大學未嚴厲譴責哈瑪斯,或未阻止學生舉行反以色列的示威。如此情勢可能涉及言論自由、學術獨立及高等教育機構的資金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多間法律事務所與投資公司已揚言永不僱用參加反以色列示威的學生,甚至收回已發出的僱用信。包括哈佛大學、賓州大學、史丹佛大學等名校都在極力遏止危機擴大。
(摘自 太報)

全美ACT成績大退步 創30多年新低(272期)
全美高中生申請大學的重要依據「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成績連續六年下降;管理這項考試的非營利組織ACT稱,全國平均成績已降至30多年新低,顯示學生對大學程度課業的準備不足。ACT執行長戈德溫說,相關單位並未採取足夠措施確保高中畢業生為就讀大學和職業生涯成功做好萬全準備。

(摘自 世界新聞網)
洛杉磯加大 全美「最IG化」校園(272期)
KTLA 5電視台報導,VPNOverview分析師根據最新「富比士」(Forbes)全美最頂尖大學排行榜,分析截至10月16日,全美排名最高100所大學在Instagram上被標記的次數。加州有三所大學名列「最IG化(Instagrammable)」名單前十,洛杉磯加大(UCLA)排名第一。研究指出,一些詞條會因彼此之間可互換的措辭差異,而有多個主題標籤。被提及最多的洛杉磯加大,其貼文數量超過73萬5000條,擁有超過187萬條帶有#ucla標籤的公共貼文。哈佛大學排名第二,有114萬帶有#harvard標籤的帖子,兩者差距不小,然這兩所學校,是唯二有超過百萬條,帶有校名標籤貼文的學校。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全美最佳高中 史島科技高中名列11(271期)
Niche網站日前公布一份「2024年全美最佳高中」名單,將各校的師資、資源等列入評估因素;紐約州不少公校取得不錯的成績,其中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的史島科技高中(Staten Island Technical High School)被列為全美最佳高中第11名,在紐約市、紐約州中奪得榜首。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大學派對滿意度排行榜 賓州印第安納大學拔頭籌(271期)
除了讀書,對許多大學生來說,參加派對社交聯誼是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項目;華爾街日報(Wal Street Journal) 參與的WSJ/College Pulse 全美2024年大學調查評估學生對大學派對的滿意度,賓州小型鄉村學府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榮獲冠軍。另有兩所基督教學校的學生對學校派對評價比大型公立大學學生高。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美國人數學差且退步 威脅國安影響全球經濟競爭力(271期)

許多美國人常開玩笑說自己數學成績有多差,實際上,美國人的數學考試成績不但很糟,而且還在退步,包括企業雇主和學者專家都警告,美國糟糕的數學成績並不好笑,且對美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研究數學等科目教學過程的心理學教授史蒂格勒表示:「未來50年推動世界發展的技術進步,將來自其他國家,因為他們擁有智力資本,而美國沒有。」國防部也呼籲採取重大措施來支持科學、技術、教育和數學(STEM)教育;國防部指出,中國STEM學科大學畢業生數量是美國的八倍,俄羅斯工程師數量是美國的四倍。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擔心學生用 AI 寫作業?六招教老師揪出作業中的 AI 痕跡(271期)
AI 工具持續演進且愈來愈普及。在美國與 AI 相關的教育、教學研討會就大爆滿,老師們亟於學習如何在教學上應用 AI,以及避免學生濫用 AI 抄襲或作弊。彙整各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分享老師們可以如何看出
學生的作業是用 AI 產出的:
1.標點或用字是否錯誤?
2.有沒有提到個人經驗,或缺乏具體描述?
3.是否有常見的字句或用語、段落?
4.是否出現該學齡學生不會用到的表達方式或內容?
5.內容、句法、文風不一致,看起來像是拼湊而成。
6.
很少引用2022年或最近的事件。

子女留學匯生活費竟被當贈與 母要繳稅300萬法官認有理(271期)
出國留學幾乎是每個學子的夢想,但昂貴的學費與生活費用,對父母而言確實也是一筆負擔,北市洪姓婦人將一對子女送到美國留學,兩人陸續拿到名校的學士與碩士學位,洪婦幾年前匯款給子女60多萬美金,作為兩人在美讀書生活多年的費用,卻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要補贈與稅與罰鍰高達300多萬元新台幣。
洪婦不滿打行政訴訟,她告訴法官,依照估算,兩子女在美求學生活費用,根據估算應高達90多萬美金,她已經少匯了,卻還是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太不公平了,但行政法院還是判決洪婦敗訴。
(
摘自 聯合報)

提升學生社會地位最佳5大學 加州占4 洛杉磯州大居冠(270期)
華爾街日報本周公布與College Pulse進行的大學評比排名中,全美能夠最大程度提升低收入學生社會地位的前五所學校裡,四所位於加州。調查顯示,「社會地位流動性」(social-mobility)排名名列前茅的大學低收入學生比率高,而且畢業和薪資指標上表現良好。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 Los Angeles)排名第一,其次依序是默賽德加州州立大學(Merced)、位於肯德基州的小型私校伯里亞學院(Berea College)。此外,加州弗雷斯諾太平洋大學(Fresno Pacific University)、北嶺加州州立大學(Northridge)也躋身前五名。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入學人數減少 惠譽:美國更多大學面臨退場或整併的風險(270期)
信評機構惠譽(Fitch)表示,由於入學人數減少,更多美國大學和學院面臨倒閉或整併的風險。今年來已有幾間大專院校退場或合併。在曼哈頓金融區的Alliance大學,8月底說將逐步退場,紐約州西部的Medaille大學,也已在5月舉行最後一次畢業典禮。由於財務出現問題,紐澤西州布隆費德學院這兩年來找尋合作夥伴,最後與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合併,逃過閉校的命運。今年來遭惠譽調降評級的美國大專院校,原因不出入學人數減少、學雜費難拉高。惠譽資深主管瓦德瓦尼說,在投資等級以下的高等教育實體,半數的信評展望為負向,意味著評級可能再被調降。
(摘自 世界新聞網)

面臨15億預算赤字 加州州大將每年漲學費6%(270期)
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公立大學系統,董事會13日投票通過未來五年每年調漲學費6%,以降低高達15億元的預算赤字。美聯社報導指出,某些學生指出,調漲學費的決議「令人難過」。加州州立大學董事會13日以9票對0票表決通過學費調漲方案,旗下23所大學從2024年秋季班開始新規生效。身為加州居民的大學部正式學生,新學年學費將增加342元,變成6084元;到了2028-2029學年度,學費將漲至7682元。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租房專挑「單純」留學生 華人房東慘賠4萬(270期)
在加州,出租房子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對房東來說,最怕遇到不交租的「租霸」,根據法律,房東不得隨意驅趕租客,若走法律程序申請「驅逐令(unlawful detainer)」,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南加華人李先生,為避免遇到租霸,特意將房屋租給他認為較「單純」的留學生,沒想到對方一年租約中僅付三個月的房租,期間還玩消失。李先生花費一年時間完成驅趕法律程序,損失租金逾四萬元。
李先生在橙縣爾灣有一棟兩室的康斗屋(Condo),每月租金定為3200元,恰好可以支付房貸與房產稅。2022年5月,李先生開始招租。有兩位留學生,分別是華人與日裔,華人留學生就讀於聖塔芭芭拉加大(UCSB)大學四年級,日裔留學生則就讀爾灣加大(UCI)大學三年級。在李先生的眼裡,留學生比較「單純」,出國留學應該不缺錢,因此決定將房子租給這兩名留學生,合同上的承租方為張姓華人留學生。
李先生說,他選擇租給這兩名同學,沒想到從繳納租房定金開始,就有許多「雷點(Red Flags)」出現。
2022年5月8日,李先生與張同學口頭約定,租約從5月15日開始,並在5月14日見面完成簽約;張同學需要在5月8日先支付一半的押金2100元,然後在正式簽約當天,支付剩下的2100元押金以及5月15日至30日的房租。
李先生說,張同學5月8日按時通過zelle轉帳支付2100元,可是在5月14日雙方見面正式簽約時,沒有立即支付剩下的2100元押金與1600元房租。當時張同學給出的理由是,室友還未轉帳給他,5月15日會準時交錢。李先生考量張同學5月8日有按時支付押金,而且為搞好房東、房客關係,再加上留學生通常比較「單純」不會坑人,覺得寬限一天沒有問題,就在沒有收到餘下押金與房租的情況下,將鑰匙交給張同學,也開啟李先生的租房噩夢。
5月15日,張同學沒有如約轉錢;在李先生的催促下,張同學仍然回覆說室友還未轉帳給他。之後幾天,李先生一直在催促張同學支付剩下的房租和押金,結果對方一直以帳戶問題或轉帳限額為藉口推脫,直到5月25日,張同學才付清押金和當月租金。
李先生的房客在後續租房過程中,還用更多「花招」延期繳納或拒絕繳納房租,甚至還用「威脅」招數,延緩李先生向法庭申請驅逐令。
(摘自 世界新聞網)

主修這個科系 畢業3年後薪情最佳(269期)
新學年開始,許多進入12年級的高中生也將開始緊鑼密鼓準備申請大學,一項針對大學主修科系畢業三年後薪資的分析報告,或可作為學生決定職業發展的參考。該項報告指出,在全國範圍內學習核子工程或成為該領域技術人員的畢業生,在離開學校三年後的收入中位高達10萬7804元,居所有科系之榜首;其次是生物數學、生物信息學與電腦生物學,年薪約9萬8074元;運營研究9萬6452元位居第三高,海洋運輸9萬4032元排第四,石油工程則以9萬3515元位居第五高。

(摘自 世界新聞網)
5招善用ChatGPT 助申請大學(269期)
自2022年末以來,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並在眾多領域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學生使用ChatGPT來寫論文已成了普遍現象,對此,教育組織和專家褒貶不一。一些教授嚴厲禁止學生使用人工智能來寫作業,認為是學術欺詐。著名反抄襲軟體 Turnitin 在自己的平台上增加了AI寫作和ChatGPT偵測功能。而另一些人則對這類新科技的發展持開放和積極看法。例如,國際文憑組織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就允許學生使用ChatGPT完成論文。

(摘自 世界新聞網)
2024美國最佳大學 普林斯頓居榜首(269期)
華爾街日報/大學脈搏(WSJ/College Pulse)6日公布2024年美國最佳大學排行榜,計有五所常春盟校進入前十名;全美排名前五名大學依序是: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第六名至第十名依序為:哈佛大學、賓州大學、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和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這項排行榜自2016年起開始運行,是歷來對美國學生進行的最大規模調查之一;它將學生經歷放在全國前400所大學排名的核心位置。今年的排名更加強調兩個更實際且可衡量的因素:各大學如何提高學生按時畢業的機會以及它如何提高學生畢業後的薪資。

(摘自 世界新聞網)
進入名校的跳板 美國2023年社區大學排名(268期)
美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名校,但極高的錄取門檻以及昂貴的學費,擋住了很多學子的求學之路。因此,很多學生會先選擇學費低廉的社區大學作為跳板,儲備實力後再轉入四年制大學。那麼美國2023年最好的社區大學都在哪裡呢?美國個人理財網站WalletHub於8月15日發布了最佳和最差綜合社區大學系統(Best Worst Community-College Systems)的各州排名,以及2023年美國最佳和最差的社區大學(Best Worst Community Colleges)名單,供學子參考。

(摘自 大紀元)
職業移民綠卡恐等10年 留學→職業移民路難走(268期)
過去幾十年,通過來美留學,再職業移民美國是常態。不過對於中國大陸學子,如今這條路卻愈走愈窄。根據美國移民局公布的中國大陸職業移民申請數量,以及每年綠卡配額計算;倘若現在開始申請綠卡,約需要十年時間才可以拿到。其實讓想要留美的中國留學生「崩潰」的不只10年排期,還有歷史新低的工作簽證H1B中籤率。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美國大學太貴讀不起?哈佛學費每年近台幣三百萬元!(268期)
隨著全球高等教育市場的發展,如何平衡高等教育的成本,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近年來,美國高等教育學費昂貴,不僅對留學學生和家庭帶來經濟壓力,也讓部分美國家庭對高等教育的信心逐漸下降。美國蓋洛普的調查顯示,僅有36%的美國人,對高等教育保有信心。儘管如此,台灣的留學學生數量,仍然穩定增長,美國仍是台灣學生海外留學的首選之地。

(摘自 TVBS新聞網)
請 AI 當「類導師」?美國公校新嘗試:讓 AI 做導師行政助手(268期)
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在新的學年,加州的洛杉磯聯合學區宣布,要用 AI 聊天機器人 app 扮演類似導師的角色,會通知家長有關學生的出勤、成績、考試等事情。在美國的中小學體系中,有一個叫做「adviser」的角色,類似我們的導師,每天開始上課前會有15到20分鐘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這段時間也算是一堂課,adviser 會記錄孩子的出缺勤、遲到,關心孩子的動向,提醒重要的校園事務,或是舉辦建立情誼的活動。每個學校賦予 adviser 的角色或有不同,職責通常不像我們的班級導師那麼完整,但至少會是家長跟學校間行政與溝通的橋樑。

(摘自 親子天下 | 翻轉教育)
破解拜登制裁!大陸悄挖走「哈佛、MIT」人才 美國嚇傻(268期)
美國以維護國安為由,對大陸晶片業設下嚴格出口管制措施,原先吸引海外人才的計畫也被迫中止。然而經過調查,計畫改名低調進行,且挖掘的人才多半曾就讀美國頂尖大學,甚至受過美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或史丹佛大學訓練。
華早報引述路透社報導指出,直到2018年為止,大陸一直透過資金雄厚的計畫,招募受過國外培訓的菁英科學家,但美國政府認為該計畫對國家利益和技術霸權造成威脅。
知情人士還爆料,海外延攬計畫以菁英為主,不乏許多畢業於美國頂尖大學的科學家,甚至還包括曾經接受過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或史丹佛大學培訓的人才,目前無法確定該計畫到底吸收了多少人才,但報名人數已傳出有數千人。

(摘自 中時新聞網)
讀這9所公立大學 畢業薪水不輸常春藤(267期)
華人對教育的傳統觀念是,念名校未來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後人生不愁吃穿。這種迷思某些部分是合理的,常春藤名校畢業生的首次求職會比較容易獲得知名企業的青睞,也比較可能爭取到高薪資,但是名校的邊際效益也就僅此而止。事實上,全國九所公立大學的初次求職與後期發展都不遜於常春藤,加州的洛杉磯加大、柏克萊加大正名列其中。商業雜誌Insider列出的其他七所大學,分別是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安娜堡密西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奧斯汀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加大秋季班錄取 加州申請者人數創歷史新高(267期)
加大(UC)8日宣布,加大今年秋季班錄取的加州申請者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中西裔學生占37.6%為最多,亞裔學生占34.2%排第二,以及加州本地學生的錄取人數創新高。整體而言,加大今年錄取的少數族裔學生人數再創新高。除了最多的西裔學約34.2%是亞裔學生,5.5%是非裔學生,約1%是加州原住民。與2022年相比,少數族裔大一新生人數總共增加了1494名,同比增長4%。此外,有將近一半的獲得錄取者是家庭中第一代大學生,而且有更大比例的學生是來自低收入家庭。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反對取消SHSAT 紐約共和黨領袖:不能以犧牲亞裔學生為代價(267期)
針對最近《每日新聞》的一篇專欄文章建議取消紐約市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紐約州參議會少數黨領袖奧特(Rob Ortt)8月10日發出聲明駁斥,表示擇優錄取才是最好的方式. 擇優錄取才是決定誰能進入特殊學校的客觀、公正方法,「我們可以採取措施來幫助更多其他族裔的學生考上特殊高中,但是不能以犧牲目前占特殊高中多數的亞裔學生為代價。尤其絕對不應該降低入學標準,或任意限制特定種族或族裔的學生人數。」反對取消特殊高中入學考試,保障所有紐約學生受教育的機會。紐約州眾議會多數黨黨鞭和布碌崙民主黨主席何梅林(Bichotte Hermelyn)日前在《每日新聞》上發表文章,重提取消特殊高中入學考試,招來多方批評,包括民主黨同志、州眾議會議長希斯提(Carl Heastie)也發表聲明反對。
(
摘自  大紀元)

美大學學費驚驚漲存錢75年才能供子女念哈佛(267期)
美國頂尖私立大學學費昂貴且持續調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一般美國家庭要存錢75年,才能負擔1名子女自費在哈佛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報導引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資料顯示,美國私立大學學費去年平均上漲4%,到每年近4萬美元(約新台幣124萬元);州立公立大學學費每年約1萬500美元(約新台幣32萬5833元)。頂尖名校學費更高,就讀哈佛大學大學部,每年學費5萬7246美元,若再加上食宿、書籍等,1年大概要花費9萬5438美元。
(摘自  人間福報)

AI 融入所有課程,全美第一所 AI 高中怎麼教?(267期)
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附近的賽金爾高中正準備給學生在其他學校無法接觸到的體驗。當大家仍在摸索 AI 跟中小學教育的關係與運用等議題時,賽金爾高中是世上少見的 AI 主題高中。他們不是在課堂上偶爾運用、或是開幾堂課特別的課程、概念或講座而已,而是將 AI 融入所有的課程,除了數學與電腦,還包括語言藝術、社會研究、以英文為第二語言的英文課等。
(摘自  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

調查:加州亞裔生最愛聖地牙哥加大 柏克萊、爾灣分居二、三(266期)
為了了解加州2021/2022學年度四年制大學的入學情形,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分析了四個占加州大學入學人數共84%的主要族裔學生之間的入學差異,這四個族裔是亞裔、白人、非裔和西語裔。為了確保只分析居住在加州的大學新生,紀事報排除了專門提供遠距教學和大部分學生居住在外州的學校,同時也排除了沒有提供四年制學位的社區大學,篩選出約180所大學和學院,其中30多所是公立的加大和州大(CSU),其餘150所是私立大學,算出每所大學各族裔新生在加州該族裔所有大學新生中所占的比例。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哈佛大學校友、捐款大戶子女錄取政策 遭教育部調查(266期)
教育部針對知名學府哈佛大學大學部入學審核偏好校友或捐款大戶子女的作業,也就是「傳承生錄取政策」(legacy admissions)展開正式調查。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最高法院上個月判決哈佛大學與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平權招生措施違憲後,哈佛大學招生政策面對的壓力日益升高。麻州有三個公民權利促進團體,本月稍早向美國教育部民權事務辦公室提出訴狀,認為哈佛大學的所謂傳承偏好是一種歧視。這些團體要求這些常春藤學校如果續續接受聯邦經費,就須停止這類作業模式。教育部回覆金融時報的聲明中提到,「民權事務辦公室可以確認,依1964年民權法案第六條,對哈佛大學展開公開調查。」

(摘自 世界新聞網)
招生研究:私校高中生擁有「包裝優勢」容易獲名牌大學錄取(266期)
長達20年報導名校學生家境背景差異問題的紐約時報記者李歐哈特(David Leonhardt)24日在專欄中寫道,研究顯示出身富有家庭的孩子獲得常春藤大學錄取機率較高,而申請名校時條件最優的高中生,極高比率來自有錢人家,讀的是私立高中,申請大學過程中獲得私立高中豐富資源協助。李歐哈特指出,許多大學招生主管以為能夠識破私立高中幫學生包裝的手段,「其實他們根本沒能看穿」。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移民政策最新變革 網課不計入完整課程(266期)
最近,移民律師有兩件新事。一是虛擬遠程服務中心開始啟用,但效果不知。二是現行的F和M非移民學生將不允許在線課程計入超過2023-24學年監管限制的完整課程內。
在線或遠程教育課程主要通過使用電視、音頻或電腦傳輸,包括開放廣播、閉路、電纜、微波或衛星、音頻會議或電腦會議,提供的課程。如果F-1學生的學習課程屬於語言學習課程,則任何在線或遠程教育課程都不能被視為計入學生完整課程學習要求。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美國大學入學申請不再看膚色 最高法院助亞裔成最大贏家(265期)
美國最高法院於6月30日,以六比三的比數宣判大學甄選入學申請書時以族裔選擇評量尺度的所謂平權措施是違憲的;從今而後,美國大學不能針對不同的族裔使用不同的入學標準。這並不是說審查入學申請書時不能考量族裔因素,但族裔只能是類似運動技能、音樂特長或文藝才華的眾多參考因素之一。雖然這個判決引起泛自由派(包括民主黨與拜登總統)的抨擊,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美國一般大眾卻贊成這個判決。也就是說,大學入學平權措施的公平性因攸關社會階級的流動,在美國社會本來就是眾說紛紜、爭議重重。

(摘自 上報)
性平法新規「不准師生戀」 歐美名校耶魯、哈佛、牛津也都禁止(265期)
步入21世紀,歐美對包括性在內的多方領域持更開放態度,但對於師生戀反而越趨謹慎,世界著名大學像是耶魯、哈佛、牛津等都明文禁止師生戀。20多年來,師生戀每隔幾年就被美國社會拿來討論,大專院校明文禁止漸成風氣。牛津大學今年3月頒布新政策,全面禁止學生與具有指導或評估職責的教職員發展親密關係,政策於今年4月生效。哈佛大學文理學院教務長給學校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出師生之間的「浪漫關係」是錯的。討論的最終結果是,1984年哈佛頒布禁令,禁止教授、助教等教職員,與學生有浪漫關係;這是美高等院校第一個頒布的師生戀規則。
(
摘自 中國時報)

加州社區大學 目標提高畢業率(265期)
為了解決入學率下降的問題,新任加州社區大學(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s)總校長克里斯提安(Sonya Christian)為這個擁有116所學校的系統制定了新的目標。 鑑於董事會希望能在2030年前將社區大學學生的畢業率提高到70%,並消弭所謂的「危機局面」,克里斯提安希望吸引加州數百名從未上過大學的低收入成年人入學,並簡化加州複雜的轉學流程,可能透過與加州州大(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系統合作,讓州大自動錄取在社區大學取得副學士學位的學生。此外,她還希望加州每個九年級生都能同時入讀社區大學。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美國AICH派外師來台 夏令營提升中小學生英語能力(265期)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7日電)為提升中小學學生英語能力,教育部首次與美國肯塔基州的AICH機構合作,由AICH選派9名英語教師於7月來台進行3週英語夏令營活動,參與學生達600人。
AICH今年首次與台灣合作,選派9名英語教師,於7月3日至21日期間至台南市、高雄市16所中小學辦理英語夏令營,包括美國文化、音樂、節慶與地理環境等介紹,讓學生沉浸在英語口說的環境,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強化英語聽說能力,參與學生達600人。
教育部表示,台灣與美國自民國109年12月簽訂「台美教育倡議」以來,積極促進台灣與美國各州教育交流,110年教育部與美國肯塔基州教育廳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以推動台灣及肯塔基州教育研究機構及人員交流。此計畫就是雙邊教育合作備忘錄的具體成果之一。

(摘自 中央通訊社)
多所大學封鎖 ChatGPT!哈佛大學反其道而行,發展自家生成式 AI(264期)
自從 Chat GPT 流行後,許多大學擔心生成式 AI 淪為論文槍手、作弊工具,紛紛禁止學生使用 AI 寫作業。然而全球知名的哈佛大學卻是反其道而行,開發出自家的生成式 AI ,並將提供給資工入門的程式通識課程 CS50 使用,模擬 1:1 的師生比,讓每個學生都能學習程式語言。哈佛大學所開的程式語言入門通識課程,『50』的意思是如果把難易度量化成 1-99,它的難度就是 50,是大多數人都能夠駕馭的難度。在哈佛大學就有高達 800 多名學生選修這門課,修課人數太多也教授和學生在指導與提問變得相當不容易。
(摘自 三嘻行動哇新聞網)

SAT何時開始準備 1200分算高還是低?(264期)

申請美國的大學,SAT是很多學校要求的申請材料之一;高中生何時開始準備SAT?SAT考了1200分,這個成績是好是壞?在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網站可以查到的2022年SAT分數百分比級距,以此分析可以發現,SAT拿到1200分,其實已經贏過80%的人了,算是還不錯的成績;若SAT分數是1000分,在總體來說恰恰落在平均人數之下一點點,若是可以再努力一些,把自己的SAT分數提升200分,便可以躋身前20%,這樣的提升,相信對大學的申請有很大的幫助。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要進金融業?「這個」學校畢業薪水最高(264期)
大數據研究機構「Burning Glass Institute」日前公布一項排行榜,調查美國金融界薪水與畢業學校的關聯。排行榜顯示,要進金融界,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最吃香,拿到的薪水最高。在公立學校薪水排行榜上,冠軍則是維吉尼亞大學。
若有兩人職涯道路相同、年資也相同,那是什麼導致兩人薪水不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Burning Glass Institute從人力市場公司「Lightcast」、公司評價網站「Glassdoor」取得資料,計算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十年內,在金融業領的平均年薪,再統計不同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做出排名。
根據排行榜,在金融界,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的年薪比平均年薪高4.8萬美金,維吉尼亞大學畢業生的年薪則比平均年薪高2萬美金。
長春藤聯盟中8所大學中,有7所大學名列「金融界薪水最高私立大學排行榜」前20名,其中哈佛大學位居第2,康乃爾大學則位居第15。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美最高法院裁定 大學招生平權違憲(264期)
招生不應考量種族膚色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六月廿九日裁定,哈佛大學及北卡羅來納大學採納的招生平權措施「違憲」,全美大學今後均不應在招生時考量種族和族裔等因素,嚴重打擊旨在提升非裔、拉丁裔等少數族群就學機會的招生方式。美國總統拜登對此表示「極度失望」,指最高法院已與美國基本價值背道而馳;但他強調,增加大法官人數將是錯誤之舉。
對白人和亞裔學生構成歧視
美國政府在一九六○年代提出「積極平權」(affirmative action)政策,旨在解決社會長期歧視問題,不少大學也開始設法增加少數族裔學生的錄取名額。然而,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SFFA)二○一四年以此舉對白人和亞裔學生構成歧視為由,一狀將美國最古老的公立及私立大學北卡與哈佛大學告上法院,指前者違反憲法之法律平等保護原則,後者違反「民權法案」規定,即禁止基於種族、膚色和國籍的歧視。

(摘自 自由時報)
差別待遇?亞裔高中生交出「SAT近滿分」成績單 被6間名校拒絕怒提訴訟(263期)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18歲學生,在SAT測驗中考了接近滿分的漂亮成績,不過卻被六所頂尖大學拒收,他認為是因為自己「亞裔」的身分遭受不平等待遇,一氣之下決定對學校提起訴訟,捍衛自己的權利。美國為了保障弱勢群體念書的權益,實行了「平權行動」,其概念類似於台灣「原住民加分」的方針,許多學校在審核入學資格時,會優先錄取非裔、拉美裔等弱勢群體子女。
   (摘自 中天新聞網)

今年入讀常春藤名校有多難 哈佛錄取率3.4%(263期)
今年美國的高中畢業班面臨著有史以來最艱難的大學申請季之一。紐約的大學申請顧問公司Lakhani Coaching創始人兼總裁哈菲茲‧拉哈尼(Hafeez Lakhani)說,申請美國的頂尖學校,包括許多常春藤聯盟的學校,「要被錄取永遠不會(比今年)更難」。CNBC財經網站6月5日報導,美國大學本科入學網上申請的一站式網站「Common Application」的一份報告發現,自2019-2020學年以來,大學申請人數增長了20%,將錄取率推至歷史最低點。 
                                        (摘自 大紀元)

教堂山北卡大21研究所科系 登全美10強(263期)
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有21個研究所科系,被評為全美前10名。

教堂山北卡大學(UNC-Chapel Hill)有21個研究所科系,擠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全美最佳研究所(Best Graduate Schools)前十名。該校吉林斯全球公共衛生學院(Gillings School of Global Public Health)高居全美206所公衛學院的亞軍,也是該領域排名頂尖的公立學院。
根據該校官網,自198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首次對公衛學院進行排名以來,吉林斯學院一直被評為頂級公衛學院。此次,該學院的公衛科系名列第二名,居公立大學第一名、生物統計學第四名、社會行為第四名、健康政策與管理第四名、流行病學第三名、環境健康科學第七名、醫療保健管理第四名
該校的護理學院也相當優秀,其中
行政管理碩士班第六名、成人老年學碩士班第七名、護理醫生(Nurse Practitioner)家庭科碩士班第三名、護理醫生精神病學科碩士班第三名、行政管理博士班第十名、成人老年學博士班第六名、家庭科博士班第十名、精神病學博士班第四名。
此外,化學分析名列第二名、當地政府管理第二名、地產學第九名、醫學院的初級衛生保健第七名、家庭醫學第三名。
與去年相比,該校研究所今年共有26個科系提高了名次,包括吉林斯全球衛生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藝術與科學學院、教育學院,和Kenan-Flagler商學院的眾多科系。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北卡大醫學院 取消招生種族評估(263期)
徐東風帶領的無色聯盟成功促使北卡大學醫學院放棄DEI倡議。
由北卡華裔第二代徐東風 (Kenny Xu) 領導的「無色聯盟」(Color Us United),日前宣布成功促使北卡大學醫學院放棄其「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的建議,包括將種族因素當作評估招生的參考依據之一;該校的DEI工作小組也將解散。
根據福克斯新聞(Fox News)報導,北卡大學醫學院幾個月前就已表明放棄使用DEI有關錄取、雇用、晉升和任期等的聲明。
該聲明並要求學生學習「無意識偏見意識」(Unconscious Bias Awareness)、「理解並應對微攻擊(microaggressions)」、「了解美國的醫療系統在結構上存在種族主義」等主題。
近日,北卡大醫學院則表示正在解散DEI工作小組。

無色聯盟於今年1月發起一項運動,通過遊說學校財產受託人、向立法機構提交法案、在社交媒體上教育民眾,呼籲該校廢除針對醫學院教職員工和學生提出的DEI政策。
該校理事會於2月投票,禁止在錄取、雇用、晉升和任期過程中,考慮DEI聲明和強制性言論。 之前該校醫學院要求申請人提供一份聲明,詳細說明他們對DEI的承諾。
監督和倡導大學校園言論自由的「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FIRE)4月就DEI倡議致函北卡大學,該校回應表示將解散工作組,且「無計畫實施工作組的建議」。
徐東風接受WRAL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無色聯盟致力建立一個不分種族的社會,反對在醫學院的招生和教學上以DEI這種與醫學無關的意識形態作為指導方針,降低醫生應有素質。他為該校決定感到驕傲,並提到他們將以此為起點,帶動美國其他醫學院效法,消除DEI對醫學院的影響。
無色聯盟是2021年成立於北卡的非營利組織,目的是實現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即建立一個不分膚色的美國,主張人民所受待遇應該取決於其特性,不是膚色。董事會成員包括YouTuber、檢察官、編輯、企業主、投行高管、社會運動者、作家、教授等。主席徐東風曾擔任反對加州16號提案的媒體推廣主任,為多家全國性刊物撰稿,2021年出版第一本書「一個棘手的少數族裔」(An Inconvenient Minority),講述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的歧視案件和左翼多元化意識形態的持久後果。          
(摘自 世界新聞網)

最熱門大學科系 畢業後未必領高薪(262期)
研究機構HEA Group追蹤調查多年後發現,大學各科系畢業生步入社會的薪資待遇差異懸殊,選讀熱門科系並不保證得到最高薪資。熱門科系排行榜前十名中,兩年制副學士學位畢業生平均年薪超過5萬元的只有三個科系。「華盛頓郵報」的一份報告也發現,美國大學將近五分之二畢業生對當初的科系選擇感到後悔,其中將近一半是選讀人文或藝術領域。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索諾馬州立大學將迎台人校長 李明東:啟蒙於東海大學(262期)
州州立大學日前宣布,將由來自台灣的博士李明東,接任索諾馬州立大學校長。李明東說,他年少時非常喜歡讀書,雖家中貧窮,但家人仍拚命為他買書,這對他影響很大,而東海大學,就是他第一所啟蒙大學。李明東過去曾於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中任教,同時兼任各項高階職位,擁有近18年卓越治校經驗,今年在加州大學系統代理校長Jolene Koester推薦下,不懼當地新生入學率大幅下降、1600萬美元財政赤字威脅,在退休4年後,重返大學,接任索諾馬州立大學校長。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紐約市特殊高中錄取統計 亞裔學生仍占半數以上(262期)
紐約市教育局6月1日公布了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錄取的學生族裔統計,亞裔依舊占了超過半數,黑人和拉丁裔還是錄取比率偏低。全市總共有25,959名八年級學生參加了去年秋天舉行的SHSAT考試,只有不到3,994人獲得八所特殊高中錄取,比率約15%。被特殊高中錄取的3,994名學生中,亞裔有2,129名,比率53.3%;白人有1,078名,比率27%;拉丁裔有267名,比率6.7%;黑人有120名,比率3.0%。這項統計反映了紐約市最精英的公立高中黑人和拉丁裔學生錄取率偏低的情形,多年來並未改變,合計只占不到10%,儘管他們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摘自 大紀元)

美新排名 史丹福、耶魯法學院並列第一 哈佛醫學院居冠(261期)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最新「法學院與醫學院年度排行榜」在歷經爭議、延遲數周後,11日終於拍板公布;名列前茅的法學院幾乎都是老面孔,包括史丹福大學(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