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新訊172期

德國留學新訊172期

四海城事 | 不再免學費!德國大學擬實行「先畢業後交費」政策(172期)
德國教育素以高標準、高質量聞名於國際。在德國大多數聯邦州,公立大學對學生免收學費,國際留學生亦享有同等的優惠政策,這也是世界各國學生爭相湧入德國求學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長Andreas Schleicher提出從今年冬季學期開始,在全德範圍實行大學學費後付費政策,即學生在讀期間無需向校方繳納學費,但必須在畢業後全部繳清,校方可根據畢業生的經濟收入情況,允許延期繳納或免除其學費。該政策更能保證德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及維護社會公平。
(摘自 新浪新聞網)

歐盟獎學金正取10位 每人可獲42萬赴歐留學(169期)
教育部今天公布「108年教育部歐盟獎學金」甄試獲獎名單,共錄取10位正取生及3位備取生,將赴法國、德國、丹麥等國家攻讀碩士課程。這項獎學金每年獎助定額1.2萬歐元(約新台幣42萬元),獎助年限1年。
教育部歐盟獎學金主要為鼓勵我國優秀學生積極參與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 架構下之「新伊拉斯莫斯世界雙聯碩士學位」( 簡稱EMJMD學程),自95年開辦至今,已選送113位受獎生赴歐盟攻讀碩、博士學位,對於促進台灣與歐盟國家各領域之交流,扮演重要的角色。歐盟新伊拉斯莫斯獎學金目的在增進歐洲地區學生交換,促進青年的社會參與及與夥伴國家之間的合作與流動,同時也鼓勵全球青年申請。每年公告100多種課程(包括全球化、表演藝術、語言、經濟、工程數學等)提供學生選擇,每一課程為期1~2年,每一學科至少有2個歐盟國家的大學提供學習課程。這項獎學金明(109)年預計於2月底公告簡章,詳細資訊可參閱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點選「本部各單位」-「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項下「主題專區」-「海外留學」-
(摘自 中時電子報)

德國師徒制…美職場新風潮(153期)
美國大學學費不斷調漲,且企業界出現非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如今全美朝野政黨、勞資雙方及川普政府都支持德國師徒制,認為師徒制是職場替代選項。華爾街日報報導,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年輕族群失業率居高不下,伯明罕市長伍德芬去年秋天拜訪不來梅軟體公司,近距離觀察德國師徒制,並希望說服德國企業在伯明罕提供學徒機會。德國總理梅克爾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貿易談判時,也表示願意支持德商在美國釋出更多學徒機會。
(摘自 聯合新聞網)

德國的難民義務教育: 學德文融入社會,同時解決未來「人才荒」(151期)
德國社會除了接受百萬難民外,社會上產業的需求也讓他們必須爭取外來的專業人才工作。
過去有限度開放的工作簽證叫藍卡,現在更要修法,把限制降低、彈性擴大。

(摘自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想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  家長應首先考慮這四件事(149期)

當選擇一所國際高中時,父母們常常不知所措。關於孩子是否適合國際課程的問題是無止境的。

在2018選擇國際學校時家長應該考慮什麼?

1.家長首先要了解國際學校開設的國際課程體系

2.國際學校資格認證

3.學校師資水平和管理水平

4.學生的出路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摘自 新浪新聞)

為什麼要去德國留學?(148期)

近年德國留學成為台灣學生的新寵,很多學生經常詢問「我該去美國讀書,還是德國?」「不會德文也可以去德國讀書嗎?」讓我們來告訴你為什麼要到德國留學!

德國地處歐陸中心,雖然經歷兩次大戰挫敗,卻能在短期內復甦,成為目前歐洲經濟和政治的重心,這些可歸功於德國優良的教育品質、完善的職業教育,和嚴謹的生活態度,使得多年來孕育出百位諾貝爾獎得主,讓德國工藝的美名享譽國際。

德國相當重視教育,公立學校免收學費,學生每年只需支付幾百歐元的學雜費;在德國讀書,留學生可以合法打工,也能憑學生證享有多種優惠,例如搭乘大眾運輸、參觀文藝場所,訂閱報章雜誌等,讓留學費用大幅降低,畢業後還可以延長居留18個月,方便在德國實習工作,累積海外職場經驗。

為了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德國大學紛紛設立以英語教授的課程,不過建議要學會德語,除了可以更了解德國文化,適應德國的生活,提升在當地就業的機會,還能和全球一億的人口溝通交流呢!

(摘自 大紀元) 

調查指近八成父母打算送子女出國留學(148期)

根據最新調查,高達近八成的父母,希望子女出國留學,甚至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有21%的受訪者考慮在孩子國中畢業即送其出國進修,國人赴海外工作的人數已高達75萬人,且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包含亞洲、美洲、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台灣學子出國留學人口就有6萬3千多人。

保誠人壽發表最新「子女教育規劃」網路大調查,有高達79%的受訪父母希望子女將來出國留學,以提高自我競爭力及增加工作機會;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者將準備新台幣300萬元以上,作為子女在台灣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的費用,當中有64%的父母自子女一出生便開始為孩子的將來做準備。

(摘自 中時電子報) 

國際課程「德語熱」升溫背後 是為留德做準備(147期)

雖然英美澳加等主流國家仍留學目的國中佔大多數,但小語種國家熱度不斷升溫,留學人數漲幅巨大。德國就是目前最熱的求學國家,大部分學生選在德國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可分為 :

1.綜合類大學,學生可獲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學位。

2.應用科技大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注重實習,學生經4-5年的專業學習,可取得高等專業學院畢業文憑(Diplom FH)。

3.職業技術學校則培養學習專業技能的學生。

(摘自 新浪新聞) 

台灣免簽不變,但2021年起赴歐需先申請電子「旅行許可」(147期)

歐盟為加強邊界安全,去年提出「歐盟旅行資訊及授權系統」(簡稱ETIAS)草案,2021年1月1日起,旅客前往申根區前必須獲得ETIAS電子旅行許可,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防止具威脅性的旅客進入歐盟。外交部強調,只是多一道手續,台灣民眾享有申根免簽的待遇不變。

ETIAS旅行許可並非簽證,來自免簽地區的旅客僅需於入境申根區前先上網取得電子旅行許可就能免簽入境,在95%的情況下,幾分鐘內獲得系統回覆。年齡18至70歲間的旅客申請ETIAS旅行許可通過後,有效期限為3年,期間可無限制次數入境申根地區,惟仍需遵守免簽停留上限90天等相關䙿定。

(摘自 關鍵評論)

一句德文都講不好,我在德國念研究所(146期)

看到標題,應該會有人覺得很困惑。不會講德文,是要怎麼在德國留學?其實歐洲各大知名大學,多有英語授課的國際學程,德國自然不例外。德國有一千多個international program,也就是所謂「用英語教學」的學程,從學士、碩士到博士都有這樣的「國際化課程」,畢業後拿到的學位受到國際認證,日常生活必須用到德文的部分,就善用德語課程的資源,特別是幾乎所有德國大學都會提供免費,或者收費低廉的德語課讓學生修習把德文學好。

(摘自 天下雜誌部落格) 

許多台灣家長崇尚「在家自學」,為何瑞典、德國卻大力反對?揭歐美國家失控的自學教育…(145期)

《獨立報》指出,英國自學學童人數在3年間增加41%,教育部和部分國會議員認為,增加幅度和自學內容已經「失控」,正在考慮緊縮自學的規範。德國和瑞典兩國都明訂自學違法,假使家長堅持不把學齡孩童送到學校就讀,不但得繳交巨額罰款,政府要保障孩童受教育的權利,才能保障孩童的自由。

(摘自 風傳媒) 

想在德國留學、找工作 如何才能事半功倍?(145期)

德國工作環境好,薪資相對較高,且平均年休30 天,各項福利和保障也是出名的好,吸引不少台灣人想到德國發展。德國重視「術業有專攻」,你是否具備專業的文憑、工作能力、是否會說德語,都是求職者需要事先知道的一些「眉角」!

再加上多數公立大學免學費政策(每學期只要200-300歐元學雜費),「低學費、高品質」的教育環境吸引外國學生前往留學!申請研究所也必須選擇和大學相關的科系、在校成績80 分以上,德語C1以上。

為紓困目前大規模的人力缺口如工程師、IT背景等技術類人才,醫療領域;故於科技大學內廣設PSP專業課程(Pre-Studies Program Professional),幫助他們更容易在德國求職就業。

一年的學費大約新台幣55萬元,只要具備德語能力A2或B1和學士學位,不限科系,都可提出入學申請。

(摘自 大紀元)

德國將推出新移民法 留學生獲利良多(144期)
德國總理梅克爾提出,在年底前,要針對有技術的專業工人推出具體移民政策。將來甚至可以讓暫時沒有拿到具體工作位置、但確實擁有特定職業技能的移民申請者臨時入境一段時間以方便其找工作。對於包括留學生在內的全體准移民來說,最有利的一點變化是:此前德國各地機關在審批簽證時都堅持,只要某個崗位本國人也能勝任,就優先聘用德國人。但現在只要通過新法,則是讓有能者即居之。此法案也讓飽受缺人之苦的德國雇主協會大表歡迎。
(摘自 網易教育)

台灣有過半父母想讓孩子留學 卻有3成怕沒錢給小孩求學